top of page
搜尋
作家相片ka wing chan

香港情懷-巷仔理髮店

已更新:2021年6月30日


街、道、坊、巷、里,是建構一個城市最原始的單位。隨時代變遷,昔日的老區舊樓逐一拆卸,過去的小巷小里已不復存在,華麗堂皇的商廈和住宅代之而起。那些被我們認為是危險、骯髒的冷巷,除了是市民出入的必經之路,也是不少理髮師傅接生意的工作點。 在觀塘康寧道和輔仁街間,夾藏着兩排舊樓。舊樓當中,其實還有一條小巷,無名無姓,但卻貫穿康寧道、輔仁街兩街,成為該區市民出入的捷徑,好讓一班太太老人在瑞和街一帶買完餸後,不用沿着輔仁街的長命斜繞道而走,甚至穿出康寧道,通往裕民坊。在這條無名巷中,隱藏着兩間舊式髮廊,吸引了速繪畫家彭啤的視線。 彭啤喜歡以社區、建築為創作題材,他的童年都在觀塘區度過,在這一區留下不少腳毛。對於這條無名巷,彭啤早知道它的存在,惟一直未有機會幫襯,一試這巷仔風味。直至約四年前,彭啤心血來潮下決定一試,結果一剪愛上,更與為其操刀的曹師傅剪出默契。 「大不了便回家把頭剃光,就是這樣便試了人生第一次。」對於彭啤人生的第一次,他是這樣說的。彭啤分享說,除了出於好奇心,吸引他來巷仔剪髮的另一原因是因為便宜,「大概三、四十元便有交易。」可謂快靚正。 曹師傅原本是鄰店的理髮師傅,因為某些原因跳槽到現在的「美好髮型」,而彭啤也跟隨師傅「轉會」來到這裏。二人更因畫畫一事拉近距離,把屬於美好髮型內的理髮椅多添一份感情。即使彭啤現在已搬到馬鞍山居住,惟因其他師傅未能剪出他的預期,彭啤總是堅持回來找曹師傅理髮,順道看看這一個變遷中的成長地。 老闆話當年 舊時多「美好」 曹師傅表示,一般來這理髮的都是較年長的街坊,主要處理的髮型都離不開一些舊式而簡單的髮型,例如以斯文見稱、且有「花旗裝」之稱的「西裝頭」,以及打理方便的「陸軍裝頭」。無論客人想要甚麼髮型,在這巷仔店成人理髮一律收45元。 訪問當天,理髮店的老闆也同在現場。他也分享了很多有關「美好」的歷史和變化。外界對於這種理髮店的感覺,多是僭建、霸地得來的檔口。老闆解畫說,他們其實是有牌的正當生意,領的是靠牆牌照(固定攤位小販牌照靠牆攤檔),每年要向政府交5,000多元的牌費。 原來他是理髮店的第二代老闆,生意從外父外母手上接過來,讓美好理髮前後支撐了50多個年頭。政府資料顯示,靠牆牌照屬街邊固定攤位之一,要申請繼承或轉讓,申請人必須符合直系親屬的條件。當問到未來子女們的打算,老闆說他們暫無興趣接手,「他日他們喜歡做就做,不喜歡也沒辦法」。 日做11小時 雞肋「被淘汰也沒法子」 他分享,在巷仔工作有別於一般髮型屋,「這裏夏天時很熱,冬天時要吹西北風,每日工作至少11小時,由早上8點到晚上7點」,他形容工作絕非輕鬆,這也許是下一代無意接手原因之一。不過這巷仔曾經也有風光時刻,老闆憶述,十幾廿年前這條巷仔有很多人來理髮,有時更站滿人。要數到每年最忙的時候,他說一定是農曆新年。 面對着樓上理髮店、速剪店競爭,老闆慨嘆,那些光景已不復存在,像他這一類巷仔店猶如雞肋,「食之無味,棄之可惜」。 眼看觀塘舊區近年陸續拆卸和重建,他似乎早已看化,表示暫未擔心,即使殺到埋身,「就等他拆吧!」但會繼續做下去,「直至做不來為止。」他續說,即使面對淘汰,也容不下讓他說可惜,「這是自然定律,被淘汰也沒法子。」 新移民女師傅 「賺返少少買餸錢」 九龍西北部的核心區──深水埗,人口密度極高。抬頭所見,幾乎每一條街都是形形色色的舊樓。樓與樓之間,形成不少迂迴曲折的街巷。不過這些毫不起眼的冷巷,與我們時常聽見的大南街、鴨寮街、北河街相比,便形成鮮明對比。錦記理髮正正就在熱鬧的欽州街中,一處毫不起眼的街巷角落。 「吃了飯沒有?」這句帶着半鹹半淡廣東話的問候,就是來自錦記理髮的張師傅。跟其他巷仔理髮店不同,張師傅其實是一名女性,而且已年過五十,是一名新移民。憑着她過去在內地25年的理髮經驗,當她來到香港後,總算可以靠這門手藝找到工作,餬口暫不成問題,「剪頭髮賺不到大錢,但總可以賺返少少買餸錢。」 香港舊式理髮店,不論是廣東式還是上海式,主理的多以男性,顧客群當然也是以男性為主。這兩點是可以從過去「男主外,女主內」的觀念,以及男性頭髮修剪需求高等原因上理解。因此,舊式理髮店可算是舊年代中,象徵男士的一個場所。 不過殷勤的張師傅全靠其細心體貼的服務,總算能把每一位上年紀顧客的髮型修剪得貼貼服服。其中一名年過七十的梁伯伯,訪問當日從屯門乘「兩蚊車」來理髮,一來是為了打發時間,二來就是這裏收費便宜,修髮後更大讚師傅手勢,表示相當滿意。 上舖又回流 店二代重返春園街 位於灣仔春園街的愛群理髮,創於1962年。直至2016年收到政府清拆令後,第二代掌舵人劉嘉誠決定短暫告別原址,一嘗轉型求存,將近60年的愛群招牌,帶到前身為動漫基地的茂蘿街7號。面對社會運動及疫情雙重打擊下,愛群生意難以持續,最終還是回到最初點——春園街。 對於劉嘉誠來說,這幾年的轉折無疑對他構成壓力。劉更分享,自他接手這盤生意後,聽到不少對他的閒言閒語,甚至冷嘲熱諷,不時被外界批評其手藝及營運模式等,令他非常難堪。他坦言,最初聽到一些難聽的話時,真的很難受。「未經他人苦 ,莫勸他人善」,曾經有一位熟客這樣對劉嘉誠勸解,而他亦明白到不論對自己還是對別人,都不要妄下判斷。 對於現在這盤生意,他則以理髮來形容,「簡單的東西如何做到精準和仔細,我一直不知道,直至今次回來才知道,就是不用多。」他又指:「可進取便進取,不能夠進取便停吧。」劉亦明言,自己始終喜歡春園街這個位置。重回舊地,這名掌舵人彷彿脫離昔日枷鎖。 https://hk.appledaily.com/lifestyle/20201206/PBSOYOKWBNB6PO5LNLPLBUIKJQ/

7 次查看0 則留言

Commentaires


bottom of page